在現代生活方式的變遷下,腦卒中(中風)在人們的惶恐無措中來勢洶洶,以“四高”特點而令人聞風喪膽,即高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和高複發率,成為人類健康的第二大殺手。專家表示,患有腦血管疾病經搶救存活的患者中,50%-80%留下不同程度的致殘性后遺症,如偏側癱瘓、語言障礙、關節僵硬等,這不僅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更為家庭、社會帶來巨大的壓力和負擔。
中風康復治療應始於發病48小時后
與死亡擦肩而過後,大部分人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休養。臨床上,許多中風患者可以拄拐步行,但姿勢異常、肢體運動不協調,患側下肢以弧形軌跡划動,患側肘、腕和手指彎曲僵硬地懸於胸前。或者偏癱側的手部腫脹、肩部疼痛難忍,以致患者不敢活動患側上肢,使得肢體運動功能停滯不前。
那麼,中風病人發病後的結局就應如此嗎?上述的許多問題可能是因為患者早期沒有及時規範地介入康復,或者在康復過程中使用了不恰當的方法,造成諸多不利於機體功能康復的障礙。“許多患者及家屬存在誤區,認為康復介入應該在患者治癒基礎病、整體身體狀況改善後才能進行,如果存此想法,後果則可能是患者終生依賴家人或陪護。”世界著名康復醫學專家Pat Davies提出的“康復治療應開始於發病之日,而不是待到康復中心之時”是最具有积極意義的。
B
早做康復,九成患者可恢復自理能力
早期規範的康復治療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根據康復臨床總結和大量研究表明,在中風存活的患者中,進行早期、規範的康復治療,可使90%的患者恢復獨立行走和自理生活能力,使30%的患者恢復原來的工作。相反,不進行康復治療,上述兩方面恢復的百分率相應地只有6%和5%!“中風患者早期、規範的康復介入時機非常重要,患者早期床邊護理和系統、正確的康復措施介入是重中之重,恢復期和后遺症期的康復對提高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質量更是有着重要的意義。”
中風康復究竟何時可以介入?一般來講,中風患者只要神志清醒,生命體征平穩,病情不再發展,發病48小時后即可進行康復治療。但潘翠環強調,早期康復訓練一定要在正規醫院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C
康復訓練,應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1、早期床邊康復
▲合適體位擺放:患者床上卧位可分為仰卧位、患側卧位(患側在下)及健側卧位,需要針對不同體位,藉助枕頭、毛巾等為患者擺放適合的體位,正確的體位擺放可預防痙攣過早過強產生、關節攣縮、壓瘡及手部水腫等障礙。
▲被動關節活動:針對患者上、下肢各關節做被動運動,要求護理者了解相關解剖結構,保護患者的重要關節。被動活動時動作規律緩慢,避免快速用力牽扯或大幅度動作,逐步增加被動活動的幅度和範圍。
▲在訓練墊上訓練:為坐位、站立位軀幹及肢體控制打下基礎,多為軀幹、肢體運動控制及力量訓練,包括橋式運動、自主/輔助翻身訓練、卧位-坐位轉移訓練、坐位平衡訓練等。
2、站立平衡功能訓練
中風患者一側軀幹、肢體癱瘓無力,站立時易向患側傾倒,而良好的站立是步行的基礎,所以利用康復治療技術及器械對患者進行安全、有效的站立平衡訓練至關重要。至於到醫院康復科,採用BIODEX平衡訓練系統評估患者神經肌肉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併為患者提供下肢重量承受力等訓練,以及足底壓力步態分析系統,可直觀了解患者站立時兩足壓力的分佈,及時進行重心轉移以達站立平衡等。
3、步行功能訓練
別以為步行訓練很簡單,其實是要根據步態分析,對患者異常步態的關鍵環節進行重點訓練。可採用減重步態訓練系統減輕患者下肢和腰部重量,儘早進行安全、主動的步行訓練;或下肢康復機器人輔助患者在站立位進行重複、正確運動模式下的步行訓練;通過三維步態分析系統對患者異常步態進行針對性分析和糾正等。
4、上肢、手運動功能訓練
根據患者的不同情況,將訓練巧妙地貫穿到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如上肢偏癱綜合訓練、虛擬遊戲訓練等,達到擴大關節活動範圍,增強肌力及耐力,使肌張力正常化,改善平衡協調能力及增強機體整體功能水平等作用。
5、語言、吞咽訓練
許多中風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吞咽障礙,表現為不能講話、講話含糊不清或無法理解他人講話內容等語言問題,還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等吞咽問題。吞咽障礙會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經常誤咽會導致肺炎。
可採用的康復措施有:通過失語症評估及訓練系統、構音障礙評估及訓練系統進行針對性語言訓練;通過吞咽球囊擴張術、吞咽障礙生物反饋治療儀、相關吞咽訓練手法等對吞咽障礙進行訓練。
早期康復治療手段看似簡單細微,卻為患者後期的康復治療進程打下良好堅實的基礎,減少併發症、痙攣、異常軀幹姿勢的發生,循序漸進地誘發失能軀幹、肢體的功能恢復。
網站內容來源http://www.xywy.com/
【其他文章推薦】
※如果牙齦外露,該如何解決?
※讓陰莖增粗的兩個辦法
※吃益生菌前你應該要知道的事
※兒童牙齒根管治療不用怕!看牙醫有小撇步
※寶寶頭型歪斜怎麼辦?
※ 塑身減重天母哪裡有中醫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