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被稱為人體第二大腦,它的健康狀態直接影響整體免疫力與情緒。想知道自己的腸道是否健康?其實身體會發出明確訊號。
排便頻率是首要觀察指標。健康腸道每天應有1-2次成形且順暢的排便。若經常便秘或腹瀉,可能反映腸道菌群失衡。特別注意糞便浮在水面或黏附馬桶的狀況,這暗示脂肪消化異常。
脹氣與腹鳴是第二項重要訊號。飯後輕微脹氣屬正常現象,但若持續性腹脹伴隨疼痛,可能顯示小腸細菌過度增生。記錄自己對特定食物的反應,乳製品與麩質常是引發不適的元兇。
皮膚狀態意外地與腸道健康相關。反覆出現的痘痘、濕疹或酒糟鼻,可能源於腸漏症導致毒素進入血液。當傳統皮膚治療效果不彰時,建議從腸道調理著手。
情緒波動與腦霧現象不容忽視。腸道製造人體90%的血清素,當經常感到焦慮或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衡影響神經傳導物質的生產。
最後觀察舌苔與口氣。厚白舌苔與異常口臭常反映消化功能低下,有害菌在腸道過度繁殖。晨起時特別明顯的異味,是腸道發出的健康警報。
改善腸道健康可從補充益生菌開始,每日攝取發酵食品如優格、泡菜。增加膳食纖維攝取量,全穀類與多樣化蔬果能滋養好菌。減少精製糖與加工食品,這些都是壞菌的最佳養分。適度運動能促進腸道蠕動,而充足睡眠可讓腸道獲得充分修復。
當出現血便、不明原因體重減輕或持續腹痛等危險訊號時,務必立即就醫檢查。定期腸道健康檢查對40歲以上族群尤為重要,早期發現病變能大幅提升治癒率。
【其他文章推薦】
解析腎臟功能告訴你為什麼要洗腎
過敏原檢測 – 你的營養,可能是孩子的毒藥!
鼻子過敏檢測可以檢測出什麼嗎?
慢性食物過敏檢測常見的過敏食物有那些
過敏一定得吃藥嗎?我想做過敏檢測要去哪裡檢查?
覺得牙齒怪怪的,有輕手的牙齒診療醫生嗎?